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 糖是由哥伦布首度带到美洲,栽种于加勒比海地区。欧洲人的嗜甜导致无数人沦为奴隶,使一座热带天堂变成集中营。海地奴隶暴动,推翻惨无人道的奴

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

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

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

糖是由哥伦布首度带到美洲,栽种于加勒比海地区。欧洲人的嗜甜导致无数人沦为奴隶,使一座热带天堂变成集中营。海地奴隶暴动,推翻惨无人道的奴隶体制后,蔗糖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夏威夷开始为美国市场而生产。这使某些人发达致富,却葬送了夏威夷王国的独立,因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美国裔财阀统治阶级合谋,将夏威夷并入美国。但糖并非总是如此冷酷无情。中国政府鼓励生产稻米更甚于生产蔗糖(尽管17、18世纪时华东的嗜糖程度和欧洲不相上下),且把确保边陲地区的稳定放在第一顺位。因此,尽管福建、广东、台湾在1650—1800年间名列全球最大的蔗糖产地,中国政府却未准许其中任何一地发展成以甘蔗为主的单作区。

橡胶(见本章第和13节)在19世纪变值钱。全球橡胶需求激增时(拜脚踏车的大为风行和充气轮胎问世之赐),全球最大的橡胶产地巴西,未趁机向世界强索高价;反倒竭尽所能扩大产量,且往往役使奴隶采集橡胶。但亚马孙森林橡胶的采集,一样不符“理性的”资本主义标准。橡胶树棵与棵之间相隔遥远,中间穿插着别种丛林植被,采集工得“浪费”许多时间从此树走到彼树,且工人难以管理,而在巴西,工人又短缺。因此,英格兰人威克姆(Henry Wickham)从巴西偷偷将一些橡胶树籽带到伦敦时,其意图再明显不过。英国人将橡胶树种在英属马来亚和其他热带殖民地里新开垦出的种植园,棵棵排列整齐划一,树与树的间距在不妨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最小。然后,更多印度、中国工人被引进,安置在营房里,从而替严密管理的“外来物种”种植林,搭配上严密管理的外来移民劳工。这种橡胶栽种方式极有效率,巴西橡胶业因此落居下风。但在这里,人员管理一样未能尽如殖民者之意,例如这些纯男性的工人最后争取到带女人同来成家的权利,且得到较高的工资以支应成家后较大的开销(他们之所以能争取到这样的待遇,有部分是因为他们非常不服管教,以致橡胶园主决定稳定的家庭生活或许能稳住他们的心,因而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两相权衡,或许利大于弊)。

橡胶业的消长,这时才刚开始。20世纪,轿车、卡车、坦克、飞机,都得仰赖规格不断变动的橡胶轮胎才能运行(从而从骑车兜风者到军事将领的各种人都得仰赖橡胶轮胎才能得遂所愿)。但世上前几大消费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大部分欠缺合适的殖民地种植橡胶树,以提供足敷所需而又可靠的橡胶来源。于是,实验室、种植园、商人、官员争夺橡胶资源,创造巨大财富,铸下悲惨大错(例如日本人企图占领东南亚)、环境灾难(例如亨利·福特在巴西广辟橡胶林却失败收场),促成怪异的结盟(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际,德国的法本化学工业公司[I.G.Farben]和美国的杜邦、标准石油[Standard Oil]、通用汽车公司竟共享合成橡胶和飞机燃料的关键性专利),以及促成橡胶种植业者消长交替的情形。事实上,为了取得橡胶资源,他们几乎无所不为,唯独相关地方的长期稳定不在争夺者的考虑之列。

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和生产国的强力抗拒时,移植作物的过程有时艰辛漫长且手段卑劣。早在17世纪时,欧洲人就有意将中国茶树栽种于其他地方,且试过许多次均失败。茶树本身脆弱,汽轮发明前海上航行时间长久,加以中国禁止输出茶叶种子,因而,直到1820年代,茶树的移植还只有部分成功。18世纪,英国人的茶叶需求暴增了约四百倍,19世纪时更有增无减(一如可可的情形,这有部分是因为用来加入其中的糖,拜奴隶甘蔗园之赐,愈来愈便宜),中国垄断茶叶生产,对英国财政而言相当不利。英国的因应之道非常多样,包括靠武力将鸦片强行卖给中国,以及不惜流血,不惜成本,出兵征服阿萨姆(印度东北部),赶走当地游牧民族,在该地山坡上开辟茶园,但一直要到1880年代,英国人才获致可观的茶叶产量,然后他们得花更多钱铺设长长铁路,穿过原本几不需要铁路的崎岖地区,以将阿萨姆的茶叶运出。中国人、印度人因英国这些作为所蒙受的损失不可计数,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人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但欧洲人显然认为为茶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因为原本因与富裕、文明的中国联想在一块而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的茶,这时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3.2节)。

因此,某些商品的用途改变和争夺掌控那些商品,很久以前就有,但在18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两种情形大概最为严重。在这段时期,人口、工业生产、人均需求都大幅增加。但在其他方面,整个世界是马尔萨斯式的世界。土地有限,而在合成产品问世之前,粮食、衣物纤维、建材全都得每年从土地上采收;那时还没有化学工业,无法利用石化制品巨幅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新兴工业国所引发的供给瓶颈,可能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和商品,突然间面临庞大的全球需求压力,造成怪异的社会变迁。

经济史家帕克(William Parker)已指出,科技创新所导致的供给瓶颈,解决办法不外以下两种:新的科技创新,或者将更庞大的资源用于旧生产过程。因此,举例来说,纺棉纱机械化后,创造了两个瓶颈,即没有足够的织工可将所有已纺好的纱织成布,没有足够的棉花可用来纺成纱。前一个瓶颈催生出又一个科技创新,即机械化的织布机。后者促成棉花田的大量增加。欧洲基于几种原因不适种植棉花,于是改而利用奴隶在美国南部种棉花。美国南部生产的棉花也不敷需求时(或其供给受到政治局势威胁时),纺织厂所需要的特定品种棉花,再扩大栽种于印度、埃及、中国。在这三地里,偏爱较旧品种且已发展出配合该作物生长规律的社会习俗(例如采收、拾落穗、节庆的日期排定)者,受到特别编制的武装巡逻队攻击,尽管如此,仍无法铲除各地原有的习俗。

奴隶栽种出来的美国棉花,大概是说明一地的科技进步,如何导致他地人民蒙受苦难和不幸的绝佳例子,但这样的例子不只这个。麦考密克(McCormick)收割机征服美国中西部,使自有土地的家庭得以大规模耕种、获利,对麻线的需求随之暴增,其中许多麻线来自墨西哥犹加敦半岛。而为种出低成本的赫纳昆叶纤维(henequen),半岛上引进了近乎奴隶待遇的工作环境。在其他例子里,对社会的冲击一样强烈,但较难估算。19世纪末期丝绸贸易的繁荣,使日本乡下女人的工作时间拉长,但也使她们的收入更趋近于男人的收入,如此造成的权力、生活风格、态度上的转变难以察觉但影响深远。在另一些例子中,结论还有待分晓。以欧洲和北美为主要目的地的西非可可出口的增长,最初利用了大量非自由劳力,但久而久之,人们创造机遇以推动对自由劳力的使用,或许力度比许多政府本应为消除奴隶做得还要多。但市场本身不会许诺持续的进步:1970年代起,突飞猛进的世界可可价格及其他变革削弱了劳力的议价能力,而成本意识较弱的土地所有者在许多情况下转而采用人贩带来的非自由童工和青少年劳力。

但不管它们对当地社会的冲击为何,全球贸易、专门化、商品的制造(和再制造),不断在向前推进。例如,棉花从只是众多纤维植物的其中一种,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的货币本位商品。在此,植物本身的物理特性举足轻重。例如亚麻种植非常费工,得密集施肥,且人类花了更长时间才弄清楚如何用机器将亚麻纤维纺成纱。因此,尽管亚麻工业屹立已久,在工厂和大种植园蔚为主流的时代,亚麻在许多用途上都敌不过棉花。爱尔兰、西里西亚(Silesia)和其他亚麻产地,都经历过赔本教训,才得知这一事实(见7.2节)。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ri5.com/zhishi/4825.html

以上是生日屋为大家整理的“作物移植受到大自然的严重限制”,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知识摘抄”的信息,欢迎访问http://www.shengri5.com查看更多相关信息。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网页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著作权,应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们收到上述文件后,将立即删除侵权内容,对此我们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男人究竟想从女人那里得到什么
下一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性生活